2024年12月25日下午2點,思源東樓821會議室召開第二屆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物流管理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旨在深化學術交流,探索物流管理的新進展、趨勢和前沿,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以推動我校物流管理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肖勇波教授和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祁煒副教授作主旨演講,物流管理系11位青年教師也先后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物流管理系周建勤教授、張菊亮教授、華國偉教授、卞文良副教授,經濟系曹志剛教授、鄒正興副教授、馬思宇博士,工程管理系郭文倩博士,中央財經大學陳俊霖教授、北京工商大學龔媛媛博士,以及經管學院50余名在讀博士和碩士參加了研討會。
物流管理系系主任周建勤教授發表了熱情的歡迎詞,向到場的兩位杰出學者及全體與會師生致以熱烈的問候。周教授提到,近年來隨著青年人才的持續加入,系內的學術交流氛圍愈發濃厚。他強調,充分利用我系師資力量,推動學術研究向更高層次發展,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成果,是本系列研討會的主要目標和宗旨。
研討會分為兩部分進行,分別由物流管理系副主任彭春副教授和李岳博士主持。第一部分中,肖勇波教授首先進行了《ESG與運營管理》的主旨報告,介紹如何結合ESG進行運營管理的研究,并介紹了團隊關于ESG+運營管理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針對報童、商家與消費者、供應鏈上下游等不同場景下分析了ESG偏好對決策和績效的影響。
焦雯老師分享了主題為《Revenue Management and Capacity Rationning in the Container Leasing Industry with Dynamic Arrivals》的研究。基于現實中租箱公司和顧客長期合作關系,利用機制設計的方法進行數學建模,探討了資源約束對不同顧客的分配數量的影響。當顧客具有相同租賃時間偏好時,資源約束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而顧客具有不同租賃時間偏好時,資源約束會對上一期低價值顧客增大約束而對上一期是高價值顧客降低約束,同時租箱公司還會對持續低價值顧客增加額外的資源約束進一步減少所獲得的租箱數量。
李琳老師分享了主題為《Product Incentives on Green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Channel Encroachment》的研究。從宏觀層面來看,全球變暖和碳減排的緊迫性增加;從微觀層面來看,消費者環保意識逐漸增加,對消費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企業開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商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生產綠色產品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直接方式之一。考慮到生產商生產綠色產品的高成本投入以及零售商提供產品激勵策略的價值,該研究探討了零售商不同產品激勵策略對制造商所生產產品的綠色化水平以及制造商入侵直銷渠決策的影響。
楊旭峰老師匯報了題為《Joint Capacity Rationing and Empty Container Reposition for a Container Leasing Company with Several Outlets at Different Ports》的研究。在現實中,集裝箱租賃公司往往在全球多個港口設立了營業點,為顧客提供租箱與還箱業務。由于世界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不均衡,集裝箱在全球不同港口的流動也是不均衡的。為了維持集裝箱數量的平衡,租賃公司需要采取一定的調度策略。此外,租賃公司還面臨著資源分配的問題,需要決策是否為當前到達的顧客提供集裝箱。該研究分析并求解了上述問題,得出最優策略,為現實租賃公司提供管理啟示。
趙翠老師匯報了題為《Who Should Stimulate Online Reviews: Retailers or Online Platform?》的研究工作。現實中,在線評論對客戶購買決策具有顯著影響,但自發評論的比例較低且往往偏向負面。為了促進評論,許多在線零售商提供免費贈品,而平臺則推出獎勵計劃。該研究評估了平臺提供的獎勵與零售商贈品策略在鼓勵評論方面的效果,探討了在評論產生成本的情況下,哪種策略能為供應鏈各方帶來更多利益。通過博弈論分析和數值結果,比較了這兩種策略的表現,并設計了一個評論貨幣化機制,旨在優化整個供應鏈的收益。
在研討會第二部分中,祁煒副教授進行了題為《Toward Stormwater Resilient Cities: Robust Planning Against Extreme Rainfalls》的主旨報告,分析了造成城市內澇的兩類極端降雨,一類是短時間、大雨量,而另一類是長時間、小雨量,而這兩種降雨類型對排水設備的要求不同,前者更適合綠色排水設備,即單位時間排水量大但是儲水量小,后者更適合灰色排水設備,特點與前者相反。該研究利用魯棒優化的方法對城市排水設備的建設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彭春老師匯報了主題為《Robust Concave Utility Maximization over Chance Constraints》的研究,提出一類含有機會約束的魯棒期望效用最大化問題的優化框架。與傳統的研究假設效用函數精確已知不同,該研究提出了一簇先遞增后遞減的效用函數,結合機會約束來刻畫資源的過低與過高利用。采用離散化技術,轉化為易求解處理的凸優化問題,進一步提出了基于行生成的精確求解算法。最后基于裝箱問題和報童問題進行分析,驗證所提出模型和算法的優越性。
胡杰老師匯報了主題為《Procurement with Options under Minimax Regret》的期權采購問題研究,即買方試圖從簽訂期權合同的供應商或具有隨機價格的現貨市場上采購產品,以滿足隨機需求。在分布不確定的情形下,使用最小最大后悔度模型獲取最優期權組合,并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分析了模型解的最優性條件。這一結果拓展了文獻中針對最小最大后悔度模型在一維決策問題下的最優性條件。同時,在對應的魯棒情形下,得到了最優期權組合的閉式解,并分析了最小最大后悔度模型與最小最大成本模型的最優決策的差異。
雷達洲老師分享了題為《Why Not Ask Large Language Model? Enhancing Decision Models with Impossible Human Data》的研究,設計了一個基于大語言模型(LLM)的框架,旨在解決決策模型訓練中人類數據有限的難題。此框架能精準定位決策模型最需的人類數據點,將其轉化為提示向LLM提問以獲取決策結果,進而擴充數據集并重新訓練模型。通過銀行營銷活動數據集等案例實驗,證實了該框架在提升決策模型性能方面的有效性,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與方法。
李岳老師分享了主題為《Algorithmic Surveillance and Task Performance》的研究,探討了算法監控在汽車零售流程中對員工績效的影響。該研究利用準自然實驗,使用雙重差分方法分析算法監控對呼叫中心代理任務執行的影響,考察了員工任務執行績效的效率和效果。進一步針對員工個體和門店特點對績效的影響進行了異質性分析,對營銷流程中使用算法監控提供了管理學啟示。
楊葉飛老師分享了主題為《AI-assisted Telemedicine: A Friend or Foe for Medical Platform》的研究。研究結果增進對人工智能在遠程醫療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作為免費增值服務運作的理解,為醫療運營管理文獻做出了貢獻。此外,研究結論強調了根據服務提供者之間的異質性對人工智能實施進行情境化的重要性,為更好地實施人工智能助手以提高醫療平臺上的運營效率和患者咨詢提供了理論基礎。
周建勤老師做最后的總結,他再次對兩位杰出學者的到來表示感謝,也期待青年學者能夠勉勵前行,共同為交大物流管理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本次研討會會議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的互動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