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雅璨教授,周輝宇副教授及王昱博士生合作論文《Commuter value perceptions in peak avoidance behavior: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Beijing subway system》近日發表在運輸經濟學頂尖刊物《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特大城市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不僅體現在路面交通,而且在軌道交通方面也日益凸顯。乘客在高峰時段的大量出行需求,導致以地鐵為代表的城市軌道交通過度擁擠,造成運營不穩定、乘客出行體驗差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多的地鐵系統采取了需求管理政策來鼓勵通勤者錯峰出行,以達到平緩客流削峰填谷的效果。北京為了緩解地鐵擁堵,2015年12月昌平線和八通線的16座地鐵站實施錯峰票價政策,乘客早七點前入站可享受7折優惠。
以往研究大多探討可觀測變量對出行者出行選擇的影響,而聚焦研究出行者心理潛變量對出行行為影響的文章相對較少。政策情景下出行者內心對于行為改變成本收益的權衡如何影響其最終行為決策。本研究構建順序選擇模型(O-Logit Model)及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混合模型(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 Model, ICLV),將可觀測的人口統計變量、通勤特征變量以及不可觀測的感知價值心理潛變量一同納入效用模型。探究出行者錯峰選擇感知價值的形成機理,并研究感知價值和可觀測變量如何共同影響出行者錯峰意愿。潛變量測量過程和選擇效用估計過程同步進行,提升了模型結果的解釋力。結果表明,出行者做出錯峰選擇時,普遍存在一個對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心理權衡過程。社會規范、習慣行為、主觀感受,錯峰經歷等均對出行者感知價值產生顯著影響,同時出行者對新出行行為與習慣出行行為的感知差距越小,越容易做出錯峰選擇,而且以往的錯峰經歷會有效降低這種感知差距。
本文將商業理論經典的感知價值理論引入交通出行領域,探索北京錯峰票價激勵下地鐵出行者錯峰決策機理,有利于揭示誘導出行者行為變化的“心理黑箱”,為提高地鐵需求調節政策的行為響應效果提供理論框架和實證參考。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是交通研究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影響因子3.992。系ABS(英國商學院協會)3星期刊,ABDC(澳大利亞商學院院長理事會)4星期刊。論文第一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18級博士生王昱,導師王雅璨教授,已發表SSCI論文3篇,其中包括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和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各一篇。本研究合作者還包括荷蘭烏特勒支大學Dick Ettema教授,中山大學毛子丹副教授,新西蘭懷卡托大學Samuel G. Charlton教授。
本研究是學院王雅璨教授的國際科研合作團隊精誠協作的結晶,近年來王教授充分利用學院的特色科研優勢,引進大量國際頂尖專家,合理發揮成員優勢與專長,打造了一支具有開拓能力與國際視野的精英科研團隊, 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Wang, Y., Wang, Y., Ettema, D., Mao, Z., Charlton, S., Zhou, H.*, Commuter Value Perceptions in Peak Avoidance Behavior: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Beijing Subway System, Transport Research, Part A,Practice and Policy. https://doi.org/10.1016/j.tra.202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