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丹
閱讀提要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創新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創新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愈發顯現。
科技自立自強與我們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也是一脈相承的,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旨在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鼓勵大中小企業創新組織模式、重構創新模式、變革生產模式、優化商業模式,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揭榜掛帥”中,“揭榜”是基礎,“掛帥”是目的,作為“揭榜掛帥”的第一步,“揭”標明了人才使用的準則和依據,即能力至上。
訪談嘉賓
馮華
北京交通大學服務經濟與新興產業研究所所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考量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如何理解“核心地位”的深刻所指?
馮華: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全會把創新擺在“十四五”時期12個方面重點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長期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基礎上,站在歷史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科學把握了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堅持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契合了新時代我國科技創新的階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第一位,強調“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黨的十九大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圍繞“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提出明確要求。從“十三五”到“十四五”,創新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創新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愈發顯現。
創新的核心地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這是全球產業競爭的形勢所決定的,也是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要素;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關鍵因素;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是發展動力變革的根本要求,從中長期發展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目前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能力亟待增強,自主創新存在短板,在一些關鍵領域,由于核心技術缺失,“卡脖子”現象比較突出。因此,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食品安全、污染防治、醫療健康、公共衛生預防等重大領域,加強基礎研究,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攻克現存的“卡脖子”環節,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記者:從全會公報來看,“科技自立自強”何以被置于“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高度?怎么把握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之間的關系?
馮華:科技創新歷來都在國家發展、人類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和今后這個作用將會更加重要。
科技自立自強與我們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的,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開放合作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應有之義,科技自立自強是平等合作、公平競爭的前提和基礎。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封閉式的創新,今后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改革開放40多年來,開放合作、交流互鑒,對推動中國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始終強調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當前,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完善技術要素市場,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一方面,我們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因為很多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另一方面,我們在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要將中國科技成果推向全世界,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國智造成果,展現更多的中國智慧。
面向未來,中國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將會越邁越大,與世界各國就科技政策、發展規劃、科研倫理以及共同關注的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開展對話交流,在開放合作中求同存異,努力形成更多國際科技治理的共識。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和“成果轉化主體”雙主體作用
記者:全會強調“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像“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等表述,傳遞了什么導向?
馮華:這明確了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原則和導向,是“創新主體”和“成果轉化主體”雙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融通創新旨在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鼓勵大中小企業創新組織模式、重構創新模式、變革生產模式、優化商業模式,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企業的創新模式正從單打獨斗走向眾創、共創、廣域協同,資源整合從產業鏈整合走向跨行業、跨界融合互補,大中小企業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以創新創業為紐帶緊密聯結在一起。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共享能力,以數據和資源賦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新的產業形態下實現快速迭代,創新成果通過創新鏈、供應鏈、數據鏈回流大企業,為大企業和產業注入活力,煥發新的生命,實現新的成長周期。
要通過夯實融通載體、完善融通環境,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的融通發展新格局,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制造業創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揭榜掛帥”是市場需求導向的新組織和新管理模式
記者:全會提出“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揭榜掛帥”是很形象的說法,這種制度對激發創新活力有怎樣的作用?
馮華:“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制度”,最直接的影響是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進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揭榜掛帥”是市場需求導向的新組織和新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不論出身、資歷、開放門檻,一視同仁;二是合作至上,對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夠最大限度地匯聚和利用各方智慧和力量;三是打破組織、城市、區域等邊界,讓掌握先進知識、精于技術突破的優秀人才能者上、智者勝。
“揭榜掛帥”有利于提高核心技術攻關的突破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國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更好地促進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快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揭榜掛帥”能更大范圍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將更多創新主體的智慧、能力調動起來,推動科技創新。在“揭榜掛帥”中,“揭榜”是基礎,“掛帥”是目的,作為“揭榜掛帥”的第一步,“揭”標明了人才使用的準則和依據,即能力至上。“榜”上公布的是需求,其內容要保證公平公正公開,“掛”指的是“掛職”,本質體現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擔當。“帥”作為最終的落腳點,必須做到權責對等。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揭榜掛帥”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有興趣、有能力、有知識的人才,是求賢納才、攻堅克難的一方良策,體現的是“英雄不問出處”的廣闊胸懷,傳遞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導向。這一舉措能夠充分發揮各個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使得重點項目的攻關得到高效落實和迅速推進,有利于培育一批有競爭力、能打勝仗、能打硬仗的技術能手和產業尖兵。
隨著“眾包”“斜杠”“揭榜掛帥”等詞語的出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步入了新的階段。“誰能干就讓誰干”,還需要突破體制機制。一是明確研究任務和重點,讓創新主體可以精準發力、有效突破。二是籌集資源、搭建平臺,調動更多創新資源,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 “揭榜英雄”能大膽放手,擁有充沛的資源潛心研究,在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上實現關鍵突破。三是要建立科學的量化考核機制,降低資質門檻、擴大創新基數。只有機制“活”了,才能刺激人“活”;只有人“活”了,創新力才能“活”。
總的來看,“揭榜掛帥”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影響是逐步建立更加開放的用人機制,從而推動科技項目組織管理的改革。根據自主創新事業發展的需要,開創海內外創新人才引進新局面,要克服封閉狹隘的人才觀念,以開明、開放姿態,廣開門路、招賢納才,發揮揭榜作用,吸引一批急需的有真才實學、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好、立志于自主創新事業的專業人才,從而充分利用全社會的創新型人才資源,切實發揮好他們的作用,提升自主創新的整體水平。
(新聞來源: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011/12/content_6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