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隊第三次榮獲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一等獎
2018年11月25日,第九屆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決賽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我校選拔參賽的一隊選手(麻錦濤、黃茂昶、章燕、賈翔宇與高瑋濛)不負眾望,經過幾輪激烈地角逐,從12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以B組第一的成績榮獲一等獎!
一隊參賽決賽現場 二隊復活賽現場
并且,在此前舉行的本屆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復活賽中,我校二隊選手(衛子琦、田金霏、陳子安、譚嘉樂與明溪)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二等獎。
在決賽中的知識問答環節,我校一隊以260分的成績位居全場第一,拉開第二名50分;格律詩寫作環節,我校同學在短短十五分鐘內創作出一首文思兼具的“蘇武廟懷古”;經史策問環節,我校學生條理分明地回答了王船山論史之觀點;人文演繹環節,選手們將視線聚焦于中唐顏真卿的勁風傲骨,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
一隊人文演繹環節 一隊古詩創作展示環節
在復活賽中,飛花令環節,我校2隊堅持時間最久,拿下了該環節的滿分;藝術賞析環節,明溪同學以名畫《千里江山圖》為切入點,展示出這幅傳世名畫的藝術內涵;人文演繹環節,選手們選取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在民族危難時期的精神氣節,生動表現了一代藝術家的民族精神和錚錚傲骨。
二隊飛花令環節 二隊人文演繹環節
自2015年以來,我校連續三屆獲得北京市一等獎和二等獎(2017年因故停賽一年)。作為具有行業特色的大學,我校在人文知識競賽方面不占優勢,沒有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但我們的組織選拔、備賽、參賽的各個環節,在學校領導、教務處、各職能部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領導們的支持下,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克服困難,把人文知識競賽作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早籌劃,早安排,早準備,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升組織與指導水平,為參賽同學創造條件,備好賽。知行國學社與人文社團聯盟成員單位的同學大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在校內選拔賽,北京市宣講會,跟蹤服務參賽同學方面付出了辛勤努力。特別是兩支隊伍的10名同學,他們以飽滿的激情,本著為校爭光,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目標,熬夜備賽,遍訪名師,終獲佳績。他們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精彩表現獲得評委的贊嘆。
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是北京市教委主辦的省級競賽,旨在吸引、鼓勵廣大學生增強學習人文知識及閱讀人文經典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文理交融,強化大學生傳承與創新文化的使命意識,為大學生的成才奠定更為寬厚的基礎。目前,該項賽事還沒有國家級。2016年,我校獲得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承辦權,我校獲得北京市賽一等獎的代表隊與中國人民大學代表隊代表北京市高校參賽,以第一名成績獲得二等獎。
該項競賽以“關乎人文,化成天下”為主題,競賽范圍涵蓋中國文學、歷史、哲學等領域,旁及西方文明史、北京歷史文化等。比賽形式多樣,包括閉卷答題、經典策問、古體詩創作、現場答辯、飛花令、藝術展示、人文演繹演繹等環節。可謂綜合考量了選手的各項文學、歷史、哲學與藝術的能力。
我校通過組織和參加北京市的人文知識競賽,極大地提升了同學們人文知識水平,濃厚了學校的人文氛圍,滿足了同學們對人文知識的渴望。正如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蔡紅建教授在校內決賽時所說:“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當你離開這個學校回頭看,你會發現最重要的是什么?老師上課教給你的東西或許已經忘了,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人文素養,這才是大底蘊、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