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上午,我校2020-2021學年 “知行獎學金(本科生)”答辯展示會在科學會堂舉行。我院2018級經濟學專業(理科試驗班)本科生張齊林在來自12個學院及威海校區的共計15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斬獲知行獎學金(全校10人)。
青衿之志,履踐致遠
在學習上,張齊林孜孜不倦、苦心求索。作為理科試驗班的一員,他除了學習經管課程外,每個學期還有額外的數學學科學習。通過不懈的努力,三年累計40門課程滿績,前三年績點3.94,平均分92.34,推免績點4.14,連續三年經濟學思源班第一,兩年全院第一,榮獲國家獎學金、照坤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等獎項。
除本專業課程體系的學習外,他熱衷于數學建模,從零開始自學掌握了30種算法模型、9種編程語言和軟件工具。最終,他與團隊在物流設計大賽中從全國高校62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斬獲全國二等獎;在創客訓練營中開發APP,聚焦難點問題,獲萬元啟動資金。19項競賽獲獎,是對他在探索學科交叉之路上的見證與肯定。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
學習之余,張齊林把他人與集體的福利納入到在自己的效用函數中。作為青年,他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三年來,他是班長,帶領班級爭創周恩來班,獲評北京市先進班集體、連續三年優良學風班;他是第一屆常任學生代表,深入同學之中,反映同學訴求,協同院校共同解決問題;他是科協部長,帶領社團一起搭建校企溝通橋梁、營造良好競賽環境,增強交大學子的實踐能力;他是班主任助理,協助管理“新生班級”。作為黨員,他勇擔使命,知行合一,面對國家重大政治任務:國慶群眾游行、黨的慶祝大會、人大代表選舉,他主動請纓,在交大和祖國需要的地方,從未缺席。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在科研上,張齊林扎根學術領域,運用經濟學原理,關切中國現實問題。他參與國家發展研究院課題,探索中國鄉土的真實聲音,把控數據質量,致力于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在北京大學牽頭的聯合項目中,他擔任助研,積極探索互聯網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意義;他借鑒物理學中的“耦合”理論,定量測度高鐵站區與開發區的融合發展程度,為中國高鐵建設與城市規劃提出現實建議。在大三學年,他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大創,歷經85次大小修改,團隊成果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在本領域權威期刊,為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
未來,他將繼續努力,從關切老齡化問題,到探索互聯網效應;從思考站城融合問題,到解析中國資本流動的格局,他立志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用所學所知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切實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