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在會上介紹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的相關過程。《意見》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的制度設計,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對此,有券商分析師表示,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將因此受益,特別是2014年7月以后,因證監會宣布對不涉及借殼上市的并購取消審批,文化傳媒行業成立了許多并購基金,它們將在2015年展開并購。
除文化傳媒行業之外,醫藥醫療、互聯網、節能環保等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也紛紛成立了相應的并購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并購基金的熱潮才剛剛開始,一二級市場的巨大價差、產業整合的需求等因素,將使得并購基金在2015年得到市場持續關注,并掀起一股并購熱潮。
約62家公司參與設立并購基金
2014年7月11日,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據修訂后的規則,不涉及借殼上市、不涉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并購重組將取消審批。除此之外,證監會首次明確鼓勵依法設立的并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參與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
對于廣泛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并購基金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其嫻熟的資本運作能力將獲得大展身手的空間;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則意味著可以使用較少的資金撬動較大金額的并購。
據息,2014年以來已有約62家A股上市公司參與設立并購基金,設立總規模超過460億元。這些并購基金的投資多是圍繞上市公司相關行業展開,其中大多成立于2014年8月以后。一名熟悉“上市公司+PE”模式的PE機構人士指出,PE先通過定增方式獲取上市公司部分股權,然后為上市公司提供產業并購服務,包括對公司的價值鏈進行梳理,對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進行優化等,使得上市公司業務-資產-財務完整匹配。隨后,PE會提供相應的并購標的,通過一系列的運作,使得上市公司的整個產業鏈更加完善。該PE機構人士透露,目前PE成立的并購基金布局新興行業的比較多,因為這是國家經濟轉型的方向,也是市場的熱點。
與此同時,有券商分析師指出,通過并購基金的介入,上市公司既能夠享受到并購帶來的潛在收益,又能規避潛在的并購風險。如果上市公司直接進行并購,對那些處于早期階段的項目,因項目失敗可能性較大,很容易對上市公司的經營造成不良影響。而在并購基金的輔助下,在項目達到一定的盈利能力后再由上市公司進行收購,有利于消除這種風險。此外,專業的投資團隊也有助于加快并購速度。另外,還可以通過外部募資來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
基金成立后常伴隨并購重組
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記者,PE作為并購的主要推手,通過參與定增、大宗交易等方式收集籌碼,之后就開始幫助上市公司在上下游產業鏈尋找并購標的,以提升公司業績,刺激股價上漲,這也是目前上市公司熱衷成立并購基金的原因所在。
上市公司的并購行為往往能刺激股價上漲,而上市公司與PE機構合作設立并購基金,往往也被投資者理解為短期內存在并購重組預期。一些上市公司在成立并購基金后不久便出現了并購案例,長園集團、朗瑪信息、中恒集團、延華智能、北大醫藥等均是此類。
長園集團在2014年7月底成立并購基金,當年11月6日便宣布斥資7.2億元收購鋰電池添加劑生產企業江蘇華盛80%股權。后來又在當年12月22日以17.2億元的價格收購運泰利100%股權,后者主要從事精密測試設備和工業自動化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朗瑪信息在2014年3月19日成立并購基金,當年6月30日公司宣布耗資6.5億元全資控股擁有“39健康網”的啟生信息,跨界進軍移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領域。而在一年多時間里,公司已涉獵手機游戲、電視游戲、跨界融合電視媒體、移動實時語音互動APP等領域。中恒集團也是在成立并購基金后不久,便宣布投資兩家以色列制藥公司,投資總額達1100萬美元;延華智能則是在成立并購基金后不久,宣布購買成電醫星數字健康軟件100%股權,交易價格為4.8億元。
北大醫藥于2014年9月成立并購基金,隨后在當年12月17日與新里程醫院集團等簽署股份購買協議,由前期成立的并購基金出資約4122.86萬美元,獲得新里程醫院集團65%股權。
并購基金存三種模式
目前A股上市公司參與的產業并購基金,可以歸納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與券商聯合設立并購基金,2014年下半年,券商設立并購基金成為熱潮,比如華泰證券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華泰紫金設立了華泰瑞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后華泰瑞聯發起設立了北京華泰瑞聯并購基金中心,吸引到了如愛爾眼科、藍色光標和掌趣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參與。海瀾之家與華泰證券設立的華泰瑞麟股權投資基金合作,并使用1億元參與設立華泰新產業基金,緊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
除此之外,2014年8月,楚天高速與天風證券共同發起成立天風并購基金,規模為5億元,以文化旅游、影視傳媒、醫藥行業、高端制造業、環保行業、能源服務業等為投資重點;同年12月,三變科技與國泰君安創新投資等發起設立國泰君安并購基金;珠江鋼琴與廣證創投成立并購基金廣珠壹號,以投資藝術教育領域為核心業務。
第二種模式是聯手PE設立并購基金,比如2014年12月,康得新與控股股東康得投資以及森煜投資等合作設立面向新能源電動車、智能化等新材料的產業投資基金。其他例子還有中恒集團、昆藥集團、健民集團等。
第三種模式是聯合銀行業成立并購基金,比如2015年1月,東方園林與民生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協助公司制定產業鏈并購整合發展的金融方案。雙方將設立并購基金,對東方園林選取的上下游產業鏈并購目標進行收購和培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成立的并購基金中,沒有一家是上市公司控股。對此,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市公司的收購有復雜的決策和審批程序,但是面對激烈的競爭,時間往往是關鍵。并購過程由并購基金來操作,效率更高。其次,對于不具備股權投資經驗的上市公司而言,選擇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并購基金,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可以降低風險。最后,這樣可以提高資金使用率,提高資金的杠桿作用。
焦點行業 文化傳媒、互聯網投資熱度最高
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主動轉型和圍繞產業鏈整合將是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并購基金涉足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醫藥醫療、文化傳媒娛樂、互聯網等領域,這也代表了2015年最熱的產業投資方向。
對此,有券商分析師指出,主動轉型和圍繞產業鏈整合將更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尤其是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雖然因高估值并購而飽受各方詬病,但從長期來看,新興行業上市公司仍然是2015年首選的投資品種,而文化傳媒、互聯網行業的并購熱情最高。
不過,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也不甘示弱,通過設立并購基金而向新興行業轉型升級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南重工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中南重工處于傳統的金屬管件及壓力容器行業,業績容易受宏觀經濟影響,波動幅度較大。2014年4月,中南重工宣布與中植資本設立中南文化傳媒基金,并購基金將作為中南重工的文化傳媒產業整合平臺,主要投資于文化傳媒類項目,逐漸向影視制作、文化創意、網絡游戲等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延伸。
同樣是針對文化傳媒領域,2014年6月,當代東方宣布與華安資管發起設立華安當代文化產業基金,總規模達50億元;同年6月,山水文化與七弦投資、六合逢春發起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并購基金,用以參投或收購文化類企業,總規模20億元,涉及一二級市場的投資。此外還有天舟文化與德同資本設立的產業基金,專注于投資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新興企業。
在互聯網領域,參與設立并購基金的上市公司則有朗瑪信息、樂視網、掌趣科技等。其中,2014年3月,朗瑪信息與太平洋創業聯合設立拉薩朗游資本,專門從事對手機游戲初創公司的投資業務,而太平洋創業是IDG資本的控股子公司,IDG資本已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領域擁有百度、搜狐、騰訊、攜程等成功投資案例;同年4月,樂視網與關聯方樂視控股聯合發起設立融投資和并購業務的基金領勢投并基金,將提前布局于與樂視生態相關的內容產業、互聯網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智能終端等領域,總規模5~10億元;同年8月,掌趣科技與融智德投資等發起設立前海掌趣創享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專注于TMT行業早期投資。
除此之外,傳統行業也不乏通過并購基金布局互聯網領域的案例。例如,2014年10月,海瀾之家參與設立華泰瑞麟股權投資基金,重點投資領域為TMT行業,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的投資機會;同年12月,鼎龍股份與西證重慶股權投資基金發起設立鼎龍西證并購基金,將在新材料、生物醫藥、健康醫療及具有互聯網模式創新特點的相關產業領域進行兼并收購、整合產業資源。
并購仍是醫藥行業2015年主題
對醫藥行業,某投行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益于行業整合和改革紅利,并購仍是行業2015年全年的主題,其中,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醫藥制造業將迎來并購整合的高峰期。而有關部門推動醫藥行業兼并重組的目的在于去除行業過剩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
醫藥醫療行業并購興起的主因是食藥監總局和證監會的監管政策。食藥監總局要求藥品生產企業通過新版GMP認證,這大大提高了行業技術門檻和改造成本。而IPO的排隊等待時間較長,把那些急于上市融資的企業擋在了門外。除此之外,還有醫藥降價、醫保控費等因素的影響。
2014年以來,健康醫療行業的上市公司參與設立并購基金已經成為行業新風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醫療類上市公司中已有愛爾眼科、中源協和、迪安診斷、樂普醫療、北大醫藥等公司參與設立醫療行業并購產業基金。其中愛爾眼科參與成立了三個并購基金:華泰瑞聯并購基金、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并購基金及湖南愛爾中鈺眼科醫療產業并購投資基金,向眼科上游產業鏈延伸;中源協和參與設立多只并購基金,并購范圍包括免疫細胞存儲與細胞治療的項目或企業、分子檢測相關企業、干細胞和基因生物資源庫及以生物治療為特色的專科醫療機構等;2014年8月,樂普醫療與中信證券共同設立樂普-金石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同年10月,又參與設立山藍醫療健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健康服務為投資方向;而迪安診斷的并購方向則伸向了海外,2014年2月與韓國投資機構SV合作設立迪安醫療大健康產業基金,以韓國的生物技術與健康產業為主要目標市場,發掘和尋找投資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醫保控費和醫藥降價的雙重壓力下,仿制藥的估值會逐漸下降,而生物制藥、中藥目前估值并不是很高,后期或將成為投資熱點,尤其是那些有自己核心技術的創新型醫藥企業。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昆藥集團、萊美藥業、香雪制藥、健民集團、中恒集團、天士力、片仔癀等的并購熱情較高。
其中,中恒集團2014年7月公告,擬與控股股東中恒實業、盛世景投資聯合設立醫藥產業并購基金,通過外部專業資源和社會資金進行外延式并購;2014年4月,昆明制藥及其高管團隊與平安財智投資、平安智匯投資發起設立醫藥產業并購基金,總額5億元,投資領域包括以心腦血管、神經系統、老年病、抗腫瘤的植物藥、化學藥、生物制藥為主的企業或醫療機構等;同年4月,武漢健民與高管及中融康健設立總額為4億的并購基金,投資范圍包括中成藥、化學藥、生物制藥以及新劑型藥等領域,并兼顧高新醫療技術及醫藥流通等領域。
2014年1月,香雪制藥與神農資本、長城資產合作發起設立專門為中藥飲片及醫療產業并購整合服務的資產管理計劃,主要用于收購或參股符合公司發展戰略需要的中藥飲片及醫療產業或相關標的企業;同年6月,片仔癀宣布擬與陽明創業投資等成立福建生物與新醫藥創業投資基金,圍繞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領域的股權投資;同年12月,萊美藥業與天毅偉業設立醫藥產業并購基金,總規模為4.22億元,主要服務于萊美藥業的核心業務,重點投資范圍圍繞醫藥行業上下游及醫藥行業的橫向大型并購。
每日經濟新聞 2015年0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