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退出渠道收窄的情況下,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正在不斷加碼并購市場。在11月19日舉辦的“創業投資:科技創新創業的新引擎高峰論壇”上,不少PE機構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在并購領域深耕,以拓寬退出渠道,同時“PE+上市公司”模式也在他們的探索之列。由于PE與上市公司的聯姻引發了諸多爭議,現場的多位PE機構掌門人表示,做產業并購時,同業競爭、內幕交易等問題很難避免,希望監管限制能適度放開。
盡管爭議不斷,PE與上市公司的聯姻依然發展迅猛。硅谷天堂首創了“PE+上市公司”模式,到后來進化為PE直接入股上市公司協助并購,如今和上市公司聯姻的案例中還包括中植系、和君集團等。現場有多家PE機構也表示,正在尋求和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并購基金,不過,在交易環節仍然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目前證監會監管時是基于IPO(首次公開募股),傾向于保護中小投資、非企業家、非實際控制人的利益,對于實際控制人的需求有時難以顧及,但在整合、并購時就要考慮了。比如關聯交易,產業整合就是在同類企業,或者說是原來相互競爭的企業之間整合,哪能沒有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呢?所以立法這塊應該有相應的改革,肯定是有需求的。”盈富泰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寧表示。
東方富海合伙人宋萍萍則針對監管環節提出了目前并購操作中的三個難題。首先是同業競爭的問題怎么理解和處理。如果PE機構和上市公司大股東成立并購基金,在上市之初大股東都會有明確的同業競爭排他性承諾。希望監管部門對于這樣的情況能夠予以豁免:即大股東做出承諾,待和上市公司將項目培育成熟后,承諾賣給上市公司或者進行轉讓的情況。二是和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并購基金,可能產生較多的關聯交易,以及關聯交易的公允定價不能完全一刀切。三是交叉持股的問題,PE和上市公司成立并購基金,培育的項目如果符合上市公司收購的條件,有可能會通過并購基金定增,并購基金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就存在交叉持股的問題。“交叉持股在公司IPO的時候是證監會禁止的,但是并購運作過程中,我們問了各方面的意見,現在不鼓勵、不支持。”宋萍萍說。
深圳市同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濤也對此頭痛不已:“我們有一半的并購項目報會涉及內幕交易,這個該查就查,但是我們最著急的是有投資在其中,同時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很多協議是撤銷不了的,而很多創業公司也會拖不起。”
與此同時,并購基金也在日趨專業化。宋萍萍表示,PE從投資企業到培育企業上市,再到退出,不但成功率有限,而且退出時間非常漫長。在企業上市后,創投機構在股票解禁后賣出并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事實上,所投企業上市后,他們有大量的并購需求,而PE所投的項目和布局的網絡可以為他們尋找并購標的,這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而要做到這些,則需要發展專業的基金。近兩年來,東方富海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改為做小而精的專業基金。因為只有基金的專業化才能做到投資的專業化,大而全的基金里面,管理人很容易受到利益的誘惑。同時,專業化的基金可以為并購基金提供豐富的項目源。
借殼上市成為不少擬IPO企業無奈的選擇,由于IPO堵塞的時間過長,低價的殼資源遭到擬上市企業爭搶。同創偉業董事總經理合伙人丁寶玉說:“現在殼的價格很少有低于20億的,一般只要有低于這個價格的殼都會被馬上買下來,所以20億的殼已經快沒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也可見一斑,據丁寶玉介紹,2014年一至三季度,并購的案例數分別同比增加71%、79%和43%。
證券時報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