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有限公司10月28日宣布其參與主導的兩項并購交易已通過全球并購審查,并順利完成交割。這是迄今中國最大規模的國際糧油并購。
中糧完成的兩項并購交易是:收購荷蘭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尼德拉(Nidera)51%的股權和收購香港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礦產品全球供應鏈管理公司來寶集團旗下的來寶農業51%的股份。其中,對尼德拉的并購始于今年2月,對來寶農業的并購始于4月。
并購實現后,中糧資產超過570億美元,營收合計633億美元,倉儲能力1500萬噸,年加工能力84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4400萬噸,年經營量1.5億噸。中糧海外營業收入將超過國內業務,實現農產品貿易、物流、加工和糧油食品生產銷售的產業鏈全球布局。
國家戰略背書
中國計劃將繼續自身滿足至少95%的大米和小麥需求,但隨著其它糧食品種需求,特別是大豆和玉米需求的急劇上升,中國將日益依賴進口。例如,2014年玉米進口預期將翻番,達到500萬噸,2022年將達到2000萬噸。較高的需求由不斷上升的收入水平、耕地面積和清潔水源短缺導致。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此前表示,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聯系日益緊密是大勢所趨,農墾打造國際大糧商,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探索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的新模式。
對于糧食安全,不同的認識會導致解決方案的不同,中糧一位高管表示,“我們一貫認為全球糧食的供應總量是夠的,全球出現的糧食問題不是因為供給總量有問題,而是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部分貧困國家因缺乏購買力而出現問題,或者是因為天氣、政治、經濟等外部突發事件和供應商過于集中而導致不能及時獲得穩定的、價格合理的供應,未來中國如何為自己建立一個數量和價格相對穩定的全球糧食供應網絡將成為挑戰。”簡言之,中糧希望用糧食貿易的杠桿在全球配置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中糧全球布局戰略
盡管在2013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十連增”,糧食進口也在波動中創新高。但近年來,全球農產品市場的新一波整合使得中糧收購可選項較少,對物流和價格控制能力下降。2013年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 Corp)收購了美國糧商Gavilon公司;2012年嘉能可(Glencore)收購了加拿大糧食企業Viterra公司。同時,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曾嘗試收購澳大利亞的Grain Corp公司。
中糧的這兩筆收購正是為改變這一局面,同時實現“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戰略目標。Nidera農產品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在18個主要進出口國家從事當地分銷和國際貿易業務,主營谷物、油脂油料、農業投入產品以及生物能源產品,售往全球超過60個國家。同時,收購Nidera還可以讓中糧在全球糧食市場上獲得更大的定價權,取得國際上的話語權,提升對全球四大糧商的競爭力。”
此外,中糧收購來寶農業也是出于對產業鏈的考慮。來寶農業是過去15年全球成長最快的糧食企業,從通過收購全球谷物貿易公司Andre&Co亞洲業務起家,已經逐步建立起具有縱向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和覆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中國、印尼、南非、烏克蘭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資產網絡。中糧此次收購使其能夠借助來寶農業的供應鏈網絡,打開原本難以進入的南美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4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