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后,中國將成為醫藥行業全球范圍內的最重要領地。”來自美國的醫藥行業理事會給出的報告毫不遮掩這樣的結論,盡管目前來看,無論從產業的形態還是規模都暫時無法與國際化的跨國公司抗衡,相比諾華收購葛蘭素史克腫瘤事業部動輒160億美元的大標的交易案,國內市場的并購案顯得微不足道,但從粗放型向精業型的轉變,已悄悄起了化學反應。
據萬得數據統計,2014年以來,醫藥行業的并購案共121起,有趣的是,除了醫藥企業為自己的產業鏈加碼布局的之外,原本與該行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如地產,科技公司都相繼躋身其中。同時,也不乏一些深陷其中的上市公司急于將不良資產脫手而實現跨界的故事。
2014并購趨勢
比較今年以來的并購案,可以看出與過往幾年的一些不同。首當其沖的是資本的屬性更多元,過去的并購案例以國有資本多見。
截至目前,今年最大的十個交易標的中,排名第一的是迪康藥業從平安創新資本及藍光集團手中買去的藍光和駿的100%股權,交易總價值達790451.87萬元。不過,這場并購也牽扯出了不少估值和利潤的隱患。
另一項轟動行業的并購則來自西南藥業收購奧瑞德100%股權,由于該并購案中涉及到西南藥業背后太極系的國企改革,又與藥企的轉型密不可分,一時間成為坊間樹立起的一塊典范。
從細分領域角度來看,近年來屢受熱捧的醫療器械交易案中也不乏亮點。華潤系拋出的萬東醫療被魚躍醫療接盤后,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異常紅火,實現了多個連續漲停。而8月9日,楚天科技發布公告稱,擬收購長春新華通制藥設備有限公司100%股權。
據了解,新華通是國內制藥用水設備規模最大的專業制造公司,也是不銹鋼制醫藥衛生級工藝壓力容器制造規模最大、電化學表面處理能力最強的公司。而在中藥行業里,千金藥業、福瑞股份、西藏藥業、嘉應制藥四家公司稱籌劃重大事項而停牌。其中,西藏藥業的重組引起了市場的關注。雪域高原殺出的黑馬將旗下控股子公司四川本草堂藥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轉讓,但是,本草堂2013年度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50%以上,但虧損情況嚴重。
拋售之后,西藏藥業一方面擺脫了不良資產的糾纏,一方面也失去了藥品批發銷售業務。不過,目前藥品流通市場的競爭過于激烈,本草堂拋售之后,西藏藥業調整戰略布局事在必行。至于生物制品的并購案中,值得關注的當屬發生在上海萊士與復星醫藥之前的那場交易。復星醫藥從上海市血液中心買下萊士輸血35%的股權。盡管標的金額并不很大,但表明復星醫藥涉足血制品行業的決心。而長春高新這只在生物制品行業行走多年的航空母艦,也在并購案中有所收獲,通過收購愛德萬思44.5%股權,將生物技術滲透到醫療器械領域,研發永久性血管支架。
比較今年以來的并購案,可以看出與過往幾年的一些不同。首當其沖的是資本的屬性更多元。過去的并購案例以國有資本多見,而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前十大交易案中不少都活躍著民營資本的身影。同時,國有藥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全新的亮點,通過并購重組后,將不良資產剝離出上市公司,或轉手給國資委,在未來的融資中獲得機制上的靈活性。當然,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依舊是主流,而有些藥企通過并購之后,進入新的領域。隨著資本追逐民營醫院甚至功利性醫院持續發力,例如北大醫藥這樣在醫療服務領域中帶有先天基因優勢的資本,便通過并購來實現自己的產業鏈完整布局。
藍光和駿欲借殼上市 估值過高
藍光和駿的借殼上市,將是自2010年房地產重組、再融資大門關閉以來,首個房地產公司達到“借殼上市”標準的案例。
根據迪康藥業6月3日晚間發布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顯示,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藍光集團、平安創新資本、楊鏗合計持有的藍光和駿100%股權,交易價格以評估結果為準,為790451.87萬元人民幣。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還將通過詢價方式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本次交易總額的25%。據悉,藍光和駿在注入上市公司前將實施拆分和收購兩個交易行為。將不適宜注入上市公司的原藍光和駿非房地產業務股權資產進行拆分。也就是說,藍光和駿下屬全資子公司金堂和駿部分業務資產為非房地產業務資產,將會對其進行剝離。該資產是一個約1200畝運動休閑綠地,擬剝離凈資產約8.3億元。
一家醫藥企業為何會涉足藍光和駿這家地產類公司?對于此次交易目的,公司的公告聲稱,目前迪康藥業主要從事醫藥業務,由于新的醫藥品牌和產品需要一個較長的培育期,迪康藥業近年來經營業績未取得顯著增長,距離做大做強尚需較長時間。為實現迪康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急需向迪康藥業注入優質資產“藍光和駿”,從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保障中小股東的利益。藍光和駿2014年度預測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高達93966.36萬元。交易完成后,迪康藥業2014年度預測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95983.60萬元。而在2013年,公司凈利僅為2252.86萬元。而藍光和駿也企圖通過此次并購后,借殼“迪康藥業”實現上市計劃。事實上,早在2008年,藍光集團以競拍方式出價3.22億元,取得了迪康藥業的控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但上市計劃遭到地產政策的影響而始終未成行。直到今年,迪康藥業將藍光集團下的藍光和駿買下,才讓其上市之路進了一步。
不過該項交易案也被業內人士指出存在估值過高的可能。有人將藍光和駿的估值與一些規模龐大的地產企業做了比較,根據Wind資訊的信息,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A、金地集團2013年PE分別為6.74、5.25、6.45、11.98。迪康藥業購買藍光和駿的對價均明顯高于“招保萬金”目前估值水平,而藍光和駿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行業地位,都不及“招保萬金”。
無論如何,該項并購案依舊有其代表性的意義。此次藍光和駿的借殼上市,將是自2010年房地產重組、再融資大門關閉以來,首個房地產公司達到“借殼上市”標準的案例。
楚天科技——最閃電并購案
唐岳和他的楚天科技用另一種路徑實現了“開源”。暫時拋開規模,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更看重收購合并后楚天科技的業績表現。
在今年開閘的IPO中,楚天科技成為第一批上市的醫藥公司。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多渠道發展戰略,公司似乎更加執迷于專利技術的研發。截至2014年6月30日,該公司共申請1541項中國專利(專利374項),獲授權公告專利974項(專利162項),幾乎每年有不低于50項專利研發,遙遙領先于同行其他企業。截至該公司今年5月23日停盤前,楚天科技股價一直在上市開盤價附近徘徊,也使得楚天科技幾乎成為創業板中估值最低的上市公司之一。
不同于部分上市公司小安即富的心理。楚天科技是一家具有野心的醫藥類公司。據了解,公司創始人唐岳曾在不同場合流露出成為全球醫藥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的愿景,豪言實現“我們不在中國爭地位,只為中國爭地位”的夢想。言下之意,在國內醫藥裝備行業楚天科技已是絕對的老大地位。
細分領域的老大地位同樣不能幫助上市公司的股價有良好表現。于是,上市僅5個月后,楚天科技就以重大事項為由,進入長達3個月的停盤期。8月22日楚天科技增發的公告出爐,也創下了本輪IPO重啟以后最快增發紀錄。根據公告內容,楚天科技擬以34.56元/股的價格,向吉林新華通制藥全體股東增發1215萬股股份,收購其持有新華通100%的股權。新華通100%股權預估值為55599.62萬元,預估值增值率為250.18%。同時,楚天科技還推出配套融資方案:向泰達宏利基金等3名特定投資者增發529萬股,募資1.8億元用于支付收購新華通的現金對價。這項交易案的標的金額列入此次統計排名中的第十位。“擴張的手段非常激進,但也在意料之中。”一家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簡短地點評了公司增發公告的預案。
北華通,南楚天——這是業界對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兩大龍頭企業的評價。位于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卡倫工業區的新華通制藥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值得關注的是,創始人馬慶華亦是楚天科技創始人唐岳的好友。資料顯示,新華通是國內制藥用水裝備生產龍頭企業,營收常年位列國內市場首位,其核心產品是藥用蒸餾水裝備。2013年,公司營收為2億元,凈利潤3578萬元,同比分別大增67%和153%。至此,中國制藥裝備制造業上、中游的兩大領軍企業結盟。
唐岳和他的楚天科技用另一種路徑實現了“開源”。暫時拋開規模,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更看重收購合并后楚天科技的業績表現。公告同時顯示,未來楚天科技向新華通承諾:2014-2016年新華通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500萬元、4200萬元和5020萬元。
申銀萬國研究員預測,此次增發完成后,楚天科技2014-2016年每股凈利潤將分別達到1.16元、1.64元、2.5元,并給出6個月目標價45元。實際上,該目標價公司復牌3個交易日后就已經被輕松突破。事實上,早在增發收購停盤前夕,楚天科技就在上市第一份年報中拋出10股轉增6股,派4元現金股利的豐厚分紅預案。種種跡象都顯示出公司高管對于未來股價成長性的“野心”。
北大醫藥完成腫瘤產業鏈
依托于北大醫學部的實力,北大醫療下一步的計劃恐怕是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高端醫療的經營模式。
北大醫藥與一體醫療的結合也是今年以來行業并購案中的一大熱門。盡管后期面對了不少關于專利權等方面的質疑聲,但不可否認,北大醫藥在腫瘤產業鏈上的布局已經有了雛形。
據業內人士分析,北大醫藥之所以花14億100%收購一體醫療,是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手。據悉,一體醫療在國內建立了頗具規模的腫瘤診療網絡,該公司集腫瘤診療服務商和腫瘤診療設備提供商于一體,核心業務為“醫療設備研發、制造、銷售”和“醫療設備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自主和聯合研發,該公司已形成“放療、熱療、光療、超聲診斷”四大系列產品線,擁有以腫瘤治療為主的產品系列,具備開展腫瘤診療技術咨詢服務能力。北大醫藥的腫瘤事業,從藥品的研發和生產,一直延伸到化療,放療等臨床整體治療的領域。而且北大醫藥已有云芝胞類糖肽、帕羅諾斯瓊等四款抗腫瘤輔助用藥,在研的抗腫瘤仿制藥有十余款,同時,全球首創抗腫瘤藥物康普瑞丁磷酸二鈉也已經進入臨床二、三期研究。上述人士分析稱,通過北大醫學部對北大醫藥的強大支撐,收購一體醫療之后,將會進一步打造腫瘤專科型醫院。
事實上,北大醫藥也正在積極的滲透醫院領域。之前,已有株洲愷德心血管醫院的先例。今年,相較于其他藥企和PE不同的境況,北大醫療鎖定的是公立型三甲醫院。目前貴陽的兩家醫院都在緊鑼密鼓的洽談之中,這在行業內實屬罕見。
“北大國際醫院的HIMSS系統評級已經達到7級,這意味著它問鼎了世界尖端的醫療機構水準。這套系統將助力北大醫療跨地區收購醫院。”上述人士解釋說。與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多點合作協議不同的是,該系統實現了遠程操作,資源共享,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醫院人才缺陷。
業內人士猜測,北大醫療如此深耕醫院并購,旨在為其樹立連鎖型的品牌效應。而依托于北大醫學部的實力,北大醫療下一步的計劃恐怕是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高端醫療的經營模式。
透過并購不斷提速這一信息可以想象出醫藥行業未來的增值空間,社會資本的不斷介入也會為產品的研發能力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雙劍合璧,也將會重新調整醫藥企業的產業結構,使其更具競爭力。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并購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對于龍頭優勢企業來說是跨越發展良機;但另一方面,不少醫藥企業并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并購后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目前從醫藥企業的并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成本高昂,未來是否能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后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理財周報 2014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