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IPO的行政管控,尤其是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政策的出臺,使并購重組風起云涌。滬深A股市場繼創業板牛市之后,今年初即催生了了并購重組的局部牛市行情。不少并購重組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一飛沖天,小市值上市公司出現了大面積停牌重組的局面。一些上市公司即使重組失敗,復牌后依然連續漲停。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IPO節奏放緩、國企改革及并購重組審批程序的優化,是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掀起并購浪潮的主要原因。
據長江證券(000783,股吧)的研究,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作為并購買方完成并購交易的案例共653個,涉及上市公司477家,軟件、傳媒娛樂、醫藥為并購熱門行業。另據WIND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企業已完成并購交易的數目就達到1086宗,交易總價值高達4430億;未完成的并購交易1307宗,涉及金額更高達11609億,合計交易達到了2393宗,交易總價值達1.6萬億之巨。而在重組相當活躍的去年,全年并購交易為1296宗,金額合計6330億。
發達經濟體的市場的發展歷程表明,大型企業大部分是通過并購發展起來的。通過內生性增長,效率遠不及并購這種外延式擴張,因此,成功并購確實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捷徑。但在滬深股市目前的并購重組熱潮中,卻魚龍混雜,潛流暗藏,真假莫辨。并購重組在給資本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部分不健康不規范資本運作與A股市場多年來形成的投機文化一拍即合。為此,筆者以為,在緊鑼密鼓推進注冊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別需要防止并購重組熱潮助長A股投機文化。
多年來,A股投機文化的典型表現是“炒小”、“炒新”、“炒績劣”,仔細觀察眼下一些的并購重組個股,與此三點多有契合。并購重組潮帶來了炒小炒差之風的興盛,更使本已扭曲的A股股價結構變得更加失衡。小市值公司的過高溢價,是多年來IPO改革步履維艱的一大因素,是新股“三高”痼疾的內因,也將是注冊制改革的阻礙。
投機之風的首要表現,是小市值股票受到過分追捧,殼資源價值大幅溢價,這與A股歷史上消滅3元股、押寶ST股重組的邏輯相似。總市值低于20億元的股票群體,9月初還有140多家,半個月后就縮減到109家了,其中有42家處于停牌狀態。小市值股票正越來越少,業界將這種趨勢歸納為消滅小市值股票。有的投資者甚至依據市值發明了選股公式,據此地毯式布局20億市值下的小公司。目前,市場大量資金在重組憧憬下不斷涌向小市值個股,未停牌的相關公司、甚至重組失敗的公司復牌后在資金推動下一路上漲。市場正在過度透支并購重組牛市,并購重組有回到講故事、題材炒作的老路上去。
今年發布并購重組公告的146家上市公司中,有107家公司溢價率在100%以上。部分上市公司熱衷于通過并購重組進行市值管理,選擇生物醫療、TMT、清潔技術和互聯網等二級市場熱門概念進行并購,上市公司大股東趁機高價減持套現。數據顯示,在9月僅前16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高管就已累計減持8.2億股,套現金額高達96.91億。重組失敗股價暴漲、盲目跨界并購、投機性重組不斷、重組專業戶屢敗屢戰、頻現高溢價重組、個別公司過于追逐熱點概念迎合炒作、大小非借助重組頻繁減持套現獲利、伴生內幕交易,是并購重組大戲中的不和諧音。
炒新也與并購大潮結伴而行,次新股正成為停牌最為集中的股群,重組不斷的次新股進一步刺激了炒新之風。今年登陸滬深A股的76只個股中,有8家公司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新股上市不久就業績增速下滑甚至出現虧損,只能寄希望于謀求并購重組或者資產注入,正暴露了此前為謀求上市而過多粉飾財務報表以改善公司經營情況的行為。因此,眾多次新股紛紛實施資產重組的現象值得好好研究,絕不應在政策鼓勵之列。該考慮明確規定上市不足一年的次新股禁止重組了。
上海證券報 2014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