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今年并購再創新高
2014年08月25日信息來源:2014年08月25日
交易總價值達1.67萬億
繼2013年突破歷史紀錄后,2014年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的并購重組繼續出現量級的井噴。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的7個半月時間里,中國并購市場的交易數目(編注:包括已完成和未完成,下同)達到2570起,交易總價值合計達到16727.17億元;2013年全年的交易數目為1632起,交易總價值15774.85億元,2013年的數字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
并購市場出現了三大特征:行政審核簡化、產業整合和資產注入成為主流、“失敗式”重組案例有所增加。
上半年A股并購數首次超全國總數50%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中國企業發動的并購重組項目,數量上比去年有大幅增長,但已完成項目的交易總價值卻出現下降。
數據顯示,已完成項目為1110起,未完成項目為1460起,分別同比增加67.2%和50.83%。今年已完成的并購重組項目金額為4280.22億元,同比減少了26.44%;未完成的并購交易項目金額卻達到12446.95億元,同比增長了25%。
由此可見,今年已完成的并購項目單筆平均交易價值遠低于去年,同比下降了七成。
值得關注度的是,未完成項目的平均交易價值同比大增284.8%。
相關數據顯示,在中國企業的并購路徑中,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企業并購的主要路徑。根據華泰聯合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收購方為上市公司的并購交易數量占我國全部并購交易數量首次超過50%。
“失敗式”重組案例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并購市場熱度的不斷升溫,并購市場出現產業整合、資產注入、借殼三大新特征,前兩個路徑已成主流模式。
截至2014年7月底,滬市上市公司重組停牌的公司數量達到92家,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84家。92家停牌公司中,以上市公司為主導的市場化產業整合類和以國資為主導的資產注入類分別達到35家和32家,超過整體數量的三分之二,上市公司通過橫向或縱向的產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和市場占有率,發揮協同效應或者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而借殼上市類的重組僅有17家,占20%左右。
第二新特征為資本市場并購重組配套制度不斷完善。2014年7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通過減少事前管制,以信息披露監管為核心,賦予定價機制靈活性,提供多樣化的支付工具和配套融資,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等措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目前,證監會對并購重組案的審核批復周期一般在2至3個月。
值得關注的是,“失敗式”重組案例有所增加是第三種新特征。
先停牌再找重組對象的現象屢屢出現。今年以來,已經有29家公司因各種原因終止籌劃重組,接近三成的公司經過長時間的停牌未能形成重組方案,平均停牌時間達到70天。“主要是內幕交易監管的加強,上市公司大股東稍有并購重組意向便停牌,導致停牌時間大幅提前。”一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表示,在公平與效率間權衡,“還是傾向于以公平為主。”
產能過剩行業并購仍較少
并購業井噴的同時,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間發生的并購占比不高。
在今年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上市公司參與的并購交易案中,電力企業間的并購數量僅占比2.3%,煤炭企業間的并購案數量占比0.723%,鋼鐵企業間的并購數量占比僅0.44%;另外,化工企業間的并購案僅有7起,鋼鐵企業間的并購8起,鋁業間的并購僅有1起。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雖然國家大力推動傳統企業轉型、產能過剩企業間的并購重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受制于幾大根深蒂固的制約條件。
首先,產能過剩企業多為大中型國企。這些企業在地理位置上多為跨省關系,“在討論并購重組的過程中,往往會牽涉到地方產業的保護政策,久談不下。”
其次,產能過剩企業多處于虧損狀態。“這種虧損的并購標的,對上市公司來講屬于不良資產,也不受投資者歡迎。”
東方早報 2014年08月21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