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由億萬富豪萊昂·布萊克(Leon Black)、馬克·羅文(Marc Rowan)以及約書亞·哈里斯(Joshua Harris)掌控的強大并購投資機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Global Management)完成了一項投資的退出。這項投資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私募股權投資交易。
該公司將化學品生產商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的股票分批次大量出售,總價值達數十億美元。顯然,這是個正確的決定,因為不管按照何種指標衡量,這項投資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利安德巴塞爾公司主營塑料制造和石油精煉廠,總部位于鹿特丹,其主要行政辦公室則設在休斯頓。自2008年以來,阿波羅公司將投資于該公司的20億美元變成了120億美元,取得五倍投資回報,從而讓其最大基金取得30%的凈內部回報率。這是一個驚人的成績,尤其是對金融危機后的華爾街來說。這筆交易讓阿波羅公司私募股權投資成為業內最掙錢的公司,并借此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該公司目前市值為105億美元。僅在去年一年里,哈里斯就從阿波羅公司獲得了3.97億美元的收入,而布萊克則將5.46億美元攬入懷中。
雖然阿波羅公司的億萬富豪們決定從利安德巴塞爾公司退出,但有一位億萬富豪投資者卻在繼續加倍投注。2013年,萊恩·布拉瓦尼克花費5.75億美元從阿波羅手中買進利安德巴塞爾公司850萬股股票??紤]到原本的投資已經幫助他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如此高額的追加投資可謂史無前例。對于他這樣做的原因,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理由很簡單:如果連阿波羅公司都在賣出,你為什么還要買進?”布拉瓦尼克稱,“在我每一次增持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股票之前,身邊都有一些人會說這是一個錯誤,我應該賣出,而不是買進更多。”
不過,到目前為止,布拉瓦尼克做得很正確,非常正確。自從他上一次從阿波羅公司買進大量股份以來,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股價已經暴漲超過50%。
在華爾街歷史上,像利安德巴塞爾公司這樣的搖錢樹并不多見,自該公司在四年前擺脫破產困境以來,其股票回報率達到了500%。而57歲的布拉瓦尼克從中獲得的利潤尤其多,他一手組建了這家公司,又眼睜睜看著它失敗并淪落到破產法庭,而后,他再次涉足這一資產,在第二輪投資中注入另一筆23.7億美元的個人資金。
目前,布拉瓦尼克的投資總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為他自己帶來80億美元的未實現個人獲利。這是有史以來個人從單筆投資交易中獲得的最大利潤。盡管布拉瓦尼克目前登上新聞頭條通常是因為他對媒體資產的投資,比如華納音樂公司(Warner Music),或是他在耳機廠商Beats Electronics持有的股份,但相較于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帶給他的回報——讓他個人凈資產突破200億美元,在全球億萬富豪榜上位列第33位——那些投資只是助興節目。
“這是一筆歷史性的交易。”野村證券(Nomura)私募股權投資銀行部門的馬克·艾普利(Mark Epley)說。研究利安德巴塞爾公司重組案例的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金融學教授斯圖爾特·吉爾森(Stuart Gilson)則表示:“就回報來說,它非常出色。但是如果我們回想起2008年時那種末日般的感受,再看看這項投資當時所背負的巨大風險,那么這個結果顯得更加了不起。”
布拉瓦尼克通過他的阿卡斯工業公司(Access Industries)持有利安德巴塞爾公司16%的股份,他認為還有更多的增長空間,并押注該公司的股價會繼續上漲。“我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也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感到自豪。”他說,“而現在的問題是,這種好運是否會繼續下去。”
當萊恩·布拉瓦尼克第一次拿到荷蘭化工公司巴塞爾(Basell)的投資者備忘錄時,它封面上有個64的編號,這引起布拉瓦尼克的一位同事的警覺,他勸布拉瓦尼克重新考慮這個投資決定。為什么要投資一家已經有63位投資者考慮出手的公司?布拉瓦尼克沒有理會,他想要創建一家全球性的化學品帝國,這就是他的切入方式。作為美國公民,布拉瓦尼克出生在烏克蘭,在俄羅斯長大。1978年,21歲的布拉瓦尼克移民到了美國,后來從哈佛大學(Harvard)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蘇聯解體后那段無所不可的時期,布拉瓦尼克跟他的俄羅斯同學維克多·維克塞爾伯格(Viktor Vekselberg)在石油和鋁的交易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布拉瓦尼克在俄羅斯的最大投資成就是秋明-英國石油公司(TNK-BP)以及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公司(Sual),前者是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參與組建的合資企業,最終被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以5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后者是一家鋁生產商,后來跟規模更大的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合并。而布拉瓦尼克接下來的壯舉則圍繞著跟俄羅斯毫無瓜葛的化工公司。2005年,在以50億美元對巴塞爾公司(Basell)進行杠桿收購的交易中,布拉瓦尼克支付了其中的11億美元。之后,他又嘗試收購其他化工企業——其中包括亨斯邁國際公司(Huntsman International)——但未能如愿。
2007年,布拉瓦尼克決定收購總部位于休斯敦的利安德公司(Lyondell)。這家公司生產用于制造塑料的大宗化學品,同時還擁有煉油廠資產,公司的經營情況并不是特別好。布拉瓦尼克一直密切關注著利安德公司,他收購了該公司8%的股份。2007年7月,當布拉瓦尼克決定利用巴賽爾公司以每股48美元的價格(較市場價格有45%的溢價)收購利安德公司的控股股權時,他的同事感到很緊張。艾倫·比格曼(Alan Bigman)是布拉瓦尼克的忠誠副手,已經為其效力了十年時間。7月里的一天,比格曼在凌晨4:30驚醒,對這筆交易感到忐忑不安。
“我知道你已經下了決心。”根據一份法庭文件顯示,比格曼在寫給布拉瓦尼克的信中這樣寫道,“但我對估值問題感到不安。”布拉瓦尼克沒有理會比格曼的意見,當另一位同事菲利普·卡辛(Philip Kassin,他也是巴塞爾公司的董事會成員)表達他的顧慮時,布拉瓦尼克也同樣沒有理會。他稱,員工可以說出他們的意見,但他“是拿自己的錢冒險,而不是他們的錢。”
2007年12月,巴塞爾公司在一項價值200億美元的杠桿收購交易中兼并了利安德公司,于是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誕生了,它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獨立化工企業。這項收購交易選擇的時機極其糟糕,僅過了短短數個月,金融危機襲來,讓這筆交易看起來簡直是一場大災難。隨著經濟走向崩潰,被超過200億美元債務拖累的利安德巴塞爾公司也撞上南墻?;び唵螞]有了,休斯頓的煉油廠也發生了事故——一臺大型起重機的吊臂倒塌,造成4名員工死亡;颶風“艾克”(Ike)則造成該公司位于得克薩斯州的工廠停產。到2008年年底時,大約2,500名員工(占其員工總數的15%)被解雇。2009年年初,布拉瓦尼克推動利安德巴塞爾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恥辱的時刻。“提出破產申請是我絕對不想再重復的經歷,那真的是一個黑暗的時刻。”在談到那個時候時他如是說。
這也是他個人蒙受的最大財務損失。他到底虧了多少錢,這也成為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債權人在訴訟中激烈爭論的一個問題,他們對布拉瓦尼克提起訴訟,而官司至今尚未完結。最保守估計,他至少虧了12億美元。但盡管如此,布拉瓦尼克仍然對這家公司的資產和潛在盈利能力深信不疑,他覺得該公司只是運氣不佳,沒趕上好時候。
布拉瓦尼克并非唯一有志于投資化工企業的億萬富豪。阿波羅公司也涉足這個行業,其收購和持有的化工企業資產包括瀚森特種化學公司(Hexion Specialty Chemicals)以及邁圖高新材料公司(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這些公司同樣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打擊,并拖累了阿波羅公司的業績。然而,跟布拉瓦尼克一樣,哈里斯、布萊克和羅文了解這個行業,他們決定繼續投資。在利安德巴塞爾公司走上破產法庭之前,哈里斯以折扣價從步履蹣跚的花旗集團(Citigroup)手中買下了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定期貸款(term loans)債權,并不斷以低至五分之一的折扣買進該公司的銀行貸款債權。由于金融危機惡化,那些貸款債權的價值大幅縮水。哈里斯知道華爾街有一些人覺得他失敗了,但阿波羅公司的分析顯示,只要不發生全球經濟崩潰,對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債務投資就會帶來很好的收益。
“每天只要價格下跌,我們就會買進利安德。我們有信念,而且我們是以超低價買進的。”哈里斯稱,“我們把自己在化工行業深厚的專業知識跟一個高度復雜的艱難歷程匹配起來,因此這也在危機控制方面突出了我們的專長。”
哈里斯大膽投資了20億美元,這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得以在破產法庭上將他的債權轉換成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大量股權,這也意味著跟布拉瓦尼克一道合作。哈里斯和布拉瓦尼克是好友,他們目前仍有來往,而且他們的妻子也彼此認識。盡管如此,他們之間也曾爆發了一場小沖突,爭執的焦點是誰來主持“債務人持有資產”(debtor-in-possession)的破產融資——也就意味著誰擁有公司更多的控制權。最后哈里斯勝出,他主持了80億美元的破產融資,引入了創新的逐次遞增(roll-up)投資策略, 把阿波羅公司的部分債權調整到資本結構中更高的位置。哈里斯和阿波羅公司另外兩名代表成為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他們在公司重組過程中跟布拉瓦尼克及其團隊進行了密切的合作。“總體而言,我們跟阿波羅公司擁有非常良好的合作關系。”布拉瓦尼克說,“這種關系有時候很緊張,這是因為我們在一開始有些不同的利益訴求。”
破產導致布拉瓦尼克喪失了他在利安德巴塞爾公司持有的股份,但他找到了重新持股的辦法,主要是通過與債權人的私下交易以及在粉單市場(Pink Sheet)購買股票——利安德巴塞爾的股票正是在該市場進行交易。布拉瓦尼克還讓自己新聘請的主要顧問斯蒂芬·庫珀(Stephen Cooper)進入了公司董事會。庫珀曾在安然公司(Enron)破產重組時擔任其首席執行官(他現在是布拉瓦尼克旗下華納音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在破產法庭上甩掉了拖累它的重負,其中包括垃圾合同和高成本資產,并關停了位于得克薩斯州和德國的運行成本昂貴的工廠。它將自己的債務負擔縮減至25億美元,砍掉了17億美元的年利息費用。利安德巴塞爾公司還請來了新任首席執行官吉姆·加洛格利(Jim Gallogly),他曾執掌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有限公司(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為了吸引加洛格利領導這家風雨飄搖的公司,他被授予180萬股限制性股票以及以每股17.61美元的價格購買560萬股股票的期權。“要說服吉姆并不容易,那讓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布拉瓦尼克說,“但是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薪資方案。”
2010年,利安德巴塞爾公司擺脫破產法庭,當時的估值是150億美元,不久之后,這個數字一飛沖天。
為布拉瓦尼克、阿波羅公司和利安德巴塞爾公司改變一切的是一場革命,它起源于遍布美國各地、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的頁巖細裂縫。在過去十年間,鉆探商們開始利用水力壓裂法和水平鉆井這些新技術來鉆探巖層,以開采其中蘊藏的油氣資源。這讓美國在一夜之間成為全球廉價天然氣的最大出產國之一,天然氣價格也從每百萬英熱單位13美元降至如今的3到4美元。如此大幅度的價格下降為數十個行業帶來巨大福音,而受益最大的莫過于化工行業,其中又以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得到的好處最多。
該公司是頂級的乙烯生產商,這種材料經聚合即成為我們熟知的聚乙烯塑料,它被用于制造食品包裝、垃圾袋以及安全帽等各種物品。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在美國運營著六家乙烯廠(俗稱“裂解工廠”),歐洲還有四家。乙烯及其衍生化學品和副產品帶來的利潤構成了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盈利核心。
從天然氣中提取出的乙烷,以及從原油中提煉出的石腦油,二者都是用于生產乙烯的主要原料。從2007年開始,美國的鉆探公司從全國各地開采出了天然氣。到2012年,乙烷的價格已經從每加侖90美分下降至30美分,這讓美國化學品廠商擁有了歐洲和亞洲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巨大優勢,后者仍然依靠價格昂貴的油基石腦油作為原料。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極大地增強了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盈利能力。
舉例來說,該公司在愛荷華州克林頓以及伊利諾伊州莫里斯擁有的幾家經營數十年的工廠,是中西部地區僅有的裂解工廠,并且靠近天然氣液化輸送管道以及位于堪薩斯州的一處樞紐——堪薩斯州是美國一些最廉價乙烷的產地。幾乎在一夜之間,它們搖身一變,實現每磅32美分的利潤,而相比之下,歐洲廠商以石腦油為主的乙烯只能勉強做到盈利。“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夠預見頁巖氣革命的全面影響。”布拉瓦尼克說,“不過,在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的工作經歷給吉姆帶來了一些經驗和洞察力,我想那起到了幫助作用。”
61歲的吉姆·加洛格利曾是一位受訓律師,他出生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島。加洛格利很快削減了10億美元的年固定成本,并帶領公司迅速搭上頁巖氣大發展的便車,對該公司的美國加工廠進行改造,讓它們在90%的時間都能使用基于天然氣的廉價原料進行生產。
加洛格利的策略一直簡單明了,他逐漸擴大了現有美國工廠的產能,而不是像其他化工企業那樣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建設新的裂解工廠。這縮短了施工時間,并讓該公司迅速從乙烷的價格優勢中獲益,在其他競爭對手還在等待新許可證審批的時候增加了產能。等待新工廠投產需要六年時間,而增加產能只需要兩年時間。“或許你聽過這句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加洛格利總愛這樣說。
總之,在過去三年,加洛格利在資本支出方面僅僅花費了37億美元。他花費5.1億美元擴大了得克薩斯州拉波特一家蒸汽裂解工廠的產能,從而能夠從乙烷中多裂解超過8億磅的乙烯,該項目將在今年完工。他又花費2億美元提升了得克薩斯州內爾維尤一家裂解工廠的乙烷加工能力。那些位于中西部地區的裂解工廠呢?加洛格利僅僅花費3,000萬美元就將它們的乙烯和聚乙烯產能擴大了1億磅,這對利安德巴塞爾公司來說等于3,000萬美元的營業利潤。該公司在2009年時還處于虧損狀態,而去年已經實現440億美元的營收和39億美元的盈利(加洛格利持有的利安德巴塞爾公司股票現在價值3.8億美元)。
對布拉瓦尼克、阿波羅公司以及其他股東來說同樣重要的是,利安德巴塞爾公司成了一棵搖錢樹。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和分紅向股東回饋了84億美元。這是“一頭野獸”,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大衛·貝格萊特(David Begleiter)這樣形容,“它們是美國化工行業復興的典范。”
華爾街上的其他大人物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億萬富豪對沖基金經理丹·勒布(Dan Loeb)在他第一季度的致投資者公開信中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來探究為什么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沒有取得競爭對手那樣的成績——在過去三年中,陶氏化學公司帶來的回報顯著落后于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勒布的第三點對沖基金(Third Point)投資了陶氏化學公司,這位主動參與型投資者明確表示,他將推動該公司效仿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當把陶氏化學跟它的北美同行利安德巴塞爾公司進行對比時,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前者盈利能力不足。”勒布在5月份的公開信中寫道。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相信這個神話會一直持續下去,但到目前為止,布拉瓦尼克仍然在下注,而且依然成功。一些億萬富豪,包括安東尼·雷斯勒(Antony Ressler)、大衛·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以及詹姆斯·迪南(James Dinan),他們旗下的投資公司在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破產重組后買進了該公司的股票,但在公司剛顯露反彈跡象的初期便紛紛售出。哈里斯和阿波羅公司的持股時間要更長,他們是以每股62.65美元的均價售出手中股票的。然而,今年7月,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股價突破了100美元。阿波羅公司當時的觀點是,這項投資無法持續提供私募股權投資者預期的那種高回報。念及化工行業的周期性,阿波羅公司也認為是時候對其有史以來最賺錢交易之一進行變現離場了。“作為一家機構基金,我們必須讓私募股權投資產生回報。”哈里斯說,“所以,在我們看來,是時候變現離場了。”
當然,跟拿自己的錢進行投資的布拉瓦尼克不同,哈里斯的阿波羅公司需要給外部投資者帶去回報,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幫助該公司籌集更多的資金。事實上,當阿波羅公司出售利安德巴塞爾的股票時,該公司正在為阿波羅第八期投資基金(Apollo Fund VIII)籌集184億美元的資金,這是該公司歷期基金之最,也是金融危機過后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新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成功投資肯定產生了幫助作用,在大獲成功的阿波羅第七期投資基金(Apollo Fund VII)所實現的利潤中,這項投資貢獻了其中的15%。
現在,哈里斯和阿波羅公司正在押注天然氣價格將會走高,這跟布拉瓦尼克對市場的看法背道而馳。今年6月,阿波羅公司宣布以20億美元的價格從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購買天然氣資產,賭的就是天然氣價格將會走高。阿波羅公司還在押注能源未來控股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其杠桿收購破產重組規模比利安德巴塞爾公司更大。阿波羅公司正努力掌握能源未來公司的控制權,如果天然氣價格上漲,該公司將能受益匪淺。因為該公司使用煤炭和鈾作為發電燃料,而得克薩斯州的大部分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
對于天然氣價格上漲的擔憂,布拉瓦尼克根本不在意,他繼續熱切地相信,能源和化工市場的變局已經接近穩固,而充足的乙烷將繼續推動利安德巴塞爾公司的增長。“頁巖氣革命正在繼續。”他說,“我們認為這種競爭優勢將持續一段時間。”7月25日,利安德巴塞爾公司公布在第二季度取得11.7億美元的利潤,該公司股價報收于107.49美元的歷史最高點。
新浪財經 2014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