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国产免费牲交视频免费下载,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PE/VC候選創業板發審委 7月并購基金大放異彩

2014年08月11日信息來源:2014年08月11日

    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近半年以來,“揭開面紗”起舞的PE/VC市場好事不斷、生猛一貫,在推動行業巨輪滾滾向前的同時,也在不斷為資本市場催生新的變局。
    近日,創業板發審委例行換屆,卻換出了“不例行”的新場面——PE/VC機構首次涉足候選人名單。創業板的“老江湖”或將承擔發審委的“新使命”,不過,創投機構的這一升級之旅也注定充滿了爭議。
    無可爭議的卻是私募機構對IPO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數據顯示,7月份中企IPO表現活躍,融資額繼續回升,PE/VC前期投資退出有序進行。與此同時,受并購市場持續向好影響,并購基金募資大放異彩。
    PE/VC進軍發審委
    今年以來,主板與創業板發審委相繼換屆,證監會對其的續聘、新聘工作也在如期進行。不過,7月25日,第6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候選人甫一公示,市場便生嘩然——律師與會計師悄然“退位”、買方與上市公司人員則赫然“上位”。
    據悉,此番創業板發審委換屆,原第5屆創業板發審委35名委員中,23名委員獲續聘,新聘委員數為12名,但候選人名單公布的是17人。
    從證監會公布的候選人名單看,17名候選人來自五類機構。其中,科技部4名,均為高校教授;買方基金管理公司4名,均為總監及以上級別;買方保險公司3名;PE/VC機構4名,均為高管級別;創業板上市公司董秘2名。
    這是PE/VC機構首次躋身A股發審委候選人行列。事實上,“涉足”機構不乏業內巨頭。具體來看,4名PE/VC人士分別來自IDG資本、成都銀科創投資、江蘇高科投以及深創投。
    對于這一新變化,私募業內普遍表示認同。“創投人士既懂技術又懂金融投資,比單純的行業專家全面評審企業更有優勢。”有私募人士稱。
    事實上,有關創投入創業板發審委的呼聲由來已久。此前,有業內人士就表示,技術專家可能對細分行業比較熟悉,但缺乏對金融和資本市場的了解,有一定的片面性;應在創業板發審委的行業專家中吸收一些諸如創投類的既懂技術又懂投融資的綜合型人才。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此舉亦為創業板的特性使然——與主板相比,創業板更偏重于企業未來發展,買方人士對于企業未來成長性的判斷無疑強于法律與審計方面的專家;來自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人士也對科技含量較高的創業板公司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不過,此舉也引發了不少爭議。一名投行人士就坦言,創投人員進入發審委,在爭取對優秀公司投資機會時的益處不言而喻。
    監管層或許有更深層次的考慮。證監會在公示候選人名單時表示,“換屆后,創業板發審委委員的代表性和專業領域更加廣泛,有利于促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
    IPO渠道有序退出
    如果說對于PE/VC介入IPO“最后一公里”的發審委尚存爭議,但私募對IPO全程參與之深、密度之大卻是無可爭議。
    7月份中企IPO表現活躍,融資額繼續回升。數據顯示,2014年7月份,共有33家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完成IPO,合計融資221.58億元,環比增長12.83%;從單筆融資金額來看,本月平均單筆融資規模為6.72億元。
    境內外IPO帶來了PE/VC的順利退出。投中數據顯示,7月份共有12家PE/VC背景的中國企業實現上市,合計融資133.62億元,占7月份IPO募資總額的60.30%;共帶來30筆退出,合計獲得賬面退出回報50.88億元,平均賬面回報倍數為1.36倍。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鼎暉、中信產業基金及新天域等三大PE機構,出資協助綠葉制藥完成私有化,成功從新加坡退市。而當初三大PE入股成本僅為每股0.22美元(約1.74港元),短短兩年間收益頗豐,以本次上市發行價5.92港元/股計算,回報倍數達2.4倍。此外,隨著中國圣牧在香港主板市場的掛牌上市,內蒙古金橋創投以13.13的投資回報成為7月份私募榜首。
    回到境內資本市場,7月份共有9家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其中,5家企業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2家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2家登陸深圳創業板。
    據觀察,境內上市的9家企業平均首日上市表現均穩守住44.00%的定格漲幅,市場炒新熱度絲毫不減,其中發行價格、市盈率和中簽率均較低是打新股的普遍原因。
    以7月31日上市的臺城制藥為例,其首日開盤只有投資者買入股票而沒有賣出股票,賣單為零,創造2014年IPO重啟后新股上市首日的新記錄,臺城制藥開盤后即被交易所臨時停牌,首日漲幅44.0%。
    并購基金大放異彩
    IPO渠道暢通,作為PE/VC另一退出渠道的并購市場交易也大幅回升。2014年7月份,并購市場完成交易規模達到今年以來最高值。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并購市場完成并購交易205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額案例183起,披露交易規模約148億美元,平均單起交易規模8080萬美元。與6月份相比,交易案例數量環比增加41.38%,交易總規模環比增長138.16%。
    從具體宣布交易案例來看,本月交易金額最大也最為轟動的案例莫過于申銀萬國合并宏源證券重組方案的出爐,此次交易價格約為395.65億元。
    這場巨大的資本盛宴中,依然沒能脫離PE機構的參與。“兩年前投資參股申銀萬國的君盛投資再獲一枚成功上市案例。”此前早已蟄伏的君盛投資人士表示,在國內資本市場千軍萬馬排隊擠占IPO之際,本次國內資本市場巨型并購重組案例讓君盛旗下基金預期獲利頗豐,給身處PE行業低谷寒風中的投資者帶來難得的收獲喜悅。
    另據數據顯示,7月份宣布的并購交易中,12起案例有PE/VC背景,占7月宣布交易案例總數量的2.96%,交易規模為29.09億美元,占7月總宣布規模的14.58%。
    并購市場的持續向好也令并購基金的募集大放異彩。數據顯示,2014年7月中國PE/VC投資市場披露18只基金開始募集和成立,目標募集的基金規模是27.84億美元。從開始募集的基金數量和規模上看,在整體募資環境表現一般的情況下,7月共披露出6只開始募集和成立的并購基金,目標募集規模17.26億美元,無論從基金的募集數量還是規模上來看,都占據整個7月募資的較大比重。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個月常有上市公司聯合PE機構發起設立并購基金,這種模式應運而生的并購基金已成趨勢。
金融時報 2014年08月08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