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審查換證的“生死大考”剛剛落幕,幾易其稿、備受關注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6月13日又正式下發,奶粉市場再掀變局。與進口奶粉的口碑相比較完全處于劣勢,被擠壓到在二三線城市鋪店面的國產奶粉,能否逆勢“歸來”?
一問質量:得奶源者得天下,大企業輻射小企業
眾所周知,很多“問題奶”追溯到源頭是奶源。那么,奶源問題是否會因重組得到強化和保障?
方案指出,力爭到2015年,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爭取形成3-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超過80%。
“先是食藥監通過發證提高行業門檻,再是工信部繼續推動企業間整合。”乳業專家宋亮認為,這將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有助于企業整合上游奶源資源、優化奶源地,最終提高產品質量。
此前,在針對乳企的換證審查中,82家企業重新獲得生產許可證,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51家。
上海市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認為,得奶源者得天下,未通過換證審查不等于退場,其中一大部分為奶源型企業,可以通過用“奶源”換“品牌、渠道、管理”的方式重新上場;拿到證也不等于高枕無憂,如果硬件、管理跟不上,產品質量沒口碑,最終還會被市場淘汰。
宋亮認為,兼并重組原則將堅持以市場手段為主,政府借助扶持措施,引導企業打造產業鏈體系,突破地域和所有制形式限制,實現優勢互補發展。聯姻的目的,一方面是提升國內奶粉資源保障供應,另一方面就是將大企業更嚴格的管理體系輻射給小企業,提升總體的安全水平。
二問價格:近期不會漲價,奶粉不應成奢侈品
從審查換證,到兼并重組,一系列的動作會否導致產品價格上漲?
專家認為,重組帶來的不僅是資源的融合,也會帶來成本的降低。上海紐貝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余世榮說,今年年初與大慶綠葉乳業進行了重組,企業60%奶源來自于大慶,40%來自于國外等其他來源。經過嚴格原材料和財務控制,“奶源的總體成本下降了15%左右。”
上海花冠營養乳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壽員也表示,重組會帶來技術的改造、規模化的推進和創新營銷模式,最終壓縮企業的成本。
“嬰幼兒奶粉不是漲價的問題,而是價格有下降的空間。”上海市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巢強國說,和糧油類似,奶粉是嬰幼兒的主食,不應成為奢侈品。而目前市場售價高于實際成本,也高于國外市場,原因很復雜,既因通道費用,又因消費者“價格貴質量就好”的心態。因此,需要各部門從多方面一起努力,“降價是一個慢慢調整的過程,也是時間問題。”
宋亮也認為,在產能供過于求、高于需求增長的背景下,奶粉的價格不會上漲,整體來說可能進入下行通道。
雖有空間,但降價也并非易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本來市場價格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如果忽然降價,可能帶來消費者對質量下降的質疑,企業不敢去貿然冒這個險。“關鍵是誰會愿意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三問監管:國產渴望回歸一線城市,對事故“零容忍”
距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已7年,整個國產乳業卻仍在為行業的不誠信買單。專家認為,相較進口品牌,整個國產奶粉企業處于“信任指數為負數”,目前只能先在二三線城市“打點鋪面”,想要全面恢復信心實非易事。
“進口產品可能不費力氣就能進行品牌樹立,我們可能口水說干了也難有認同。”吳壽員坦言,尤其是面對一線城市消費者,國產品牌的弱勢地位更加明顯。不過這一形勢正在緩慢扭轉,不信任度越往三四線城市,越呈現衰減態勢。
“消費者的認可還遠遠不夠。”余世榮說,企業目前也在通過消費者教育和口碑宣傳,希望能回歸一線城市,但目前仍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主戰場。
整改升級、兼并重組,所有新規的目標都離不開“提振信心”。然而不誠信的代價是巨大的,重建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一起努力,花上十年八年的時間,方見成效。
上海市經信委巡視員陳躍華表示,目前上海已經對乳品企業進行了信用體系建設,發生安全事故將進行聯合懲戒;同時,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質量事故“零容忍”,“誰出事故就滅了誰。”
“拿到新證的企業只是跨過門檻,能否在重組大潮中生存,目前仍是未知數。”曹明是說,只有經歷了市場的洗禮、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品牌,最終才能壯大。重組方案不是給出硬指標,而是借市場之手引導企業規模化發展,用大品牌的精細管理,提升產品質量,最終換取消費者的信心。
新華網 2014年0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