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二只券商發起設立的并購基金即將成立。
2012年,中信證券成立了國內第一只券商發起設立的并購基金。
據了解,此次設立的基金經上海市政府牽頭并批準,由海通證券聯合上實投資、益流能源、贛商集團、東方創業等產業集團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為海通并購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并購基金,這個因為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而廣為人知的金融產品又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
雖然20世紀60年代并購基金就在美國悄然興起,21世紀時,更是成為了西半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投資模式。但在中國并購基金則是由弘毅投資于2003年創下先河。
實際上,雖然并購基金存在中國已經有10年多的時間,卻嚴重缺乏“存在感”,不少投資者并不了解并購基金是何物,跟平常所說的基金有何區別。
并購基金是PE一個重要分支
并購基金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的一個重要分支,專指將投資方向定位于并購企業資產或股權的一類基金,是目前歐美成熟市場PE的主流模式。
絕大多數情況下并購基金的運作方式是把上市企業通過退市后重組、改善、提升,再二次上市或出售給其它更適合管理和運營的企業,最終使投資者獲得豐厚的財務收益。
而目前中國所講的“并購基金”與西方通行多年的并購基金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國內的并購基金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框架。
由于國內缺乏職業經理人群體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文化,收購控股權后難以進行專業的管理和整合來提高公司估值;債券市場的不發達無法有效支持杠桿收購,影響PE投資收益率等原因,在中國發展真正的并購基金可以說是先天不足,不具備其成長的土壤,導致純粹意義上的并購基金在中國玩不轉。
中國并購基金六大陣營
雖然國內的并購基金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框架,反而增加了靈活性和創新性。比如不一定需要獲得被并購企業的“控制權”,而只是參股,不一定退市整改而可以延續舊殼的運行持續注入新資產或新業務得到股價提升。
據統計,自2006年至2014年一季度并購基金在中國市場共完成78起并購投資,投資金額達到107.51億美元。中國市場的并購規模已經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并購市場。
而在2014年初政府更是大刀闊斧將兼并重組向市場化改革,大力推動并購基金的發展,直至一季度末,本土并購基金已完成3.19億美元,預計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并購基金募資情況會出現更加強勢提升的狀況。
由于我國并購基金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形成了本土私募并購基金、外資并購基金、券商系并購基金、商業銀行參股并購基金、實業資本并購基金、二級市場并購基金六大陣營。
同時,中國并購市場行政色彩較濃,由政府主導的央企、地方國企兼并重組,是過去十來年的主基調之一。上文所提的第二只券商發起設立的并購基金則是屬于這個類型。
極高的投資門檻
并購基金的投資者一般為被投資企業、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投資者以及中介服務機構。而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門檻過高。
個人投資者必須滿足最低收入要求(個人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或者家庭收入30萬美元以上)或者最低資產要求(100萬美元以上)。而一直以來,PE的資金門檻一般都在10000萬元以上。
同時,并購基金的投資期限較長,一般可以達到3至5年或者更長時間,屬于中長期投資,投資并購基金具有較高風險和較低的流動性。而此次海通證券的并購基金存續期為15年,第一期基金存續期為7年。
理財周報 2014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