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北京交通大學、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和莫斯科國立交通大學聯合成立的中俄高鐵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高鐵發展圓桌會議在圣彼得堡舉行,該中心旨在建成國際一流的高速鐵路技術研發、國際化人才培育基地,為中俄兩國高鐵領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揭牌儀式并發表講話。
劉延東說,交通領域合作是中俄務實合作的重點和亮點。中俄兩國高鐵領域的合作意愿強、基礎好。去年雙方企業聯合體成功中標的莫斯科到喀山高鐵項目,是俄羅斯建設的首條高鐵,也是中國高鐵走向海外的重要項目。深化交通合作、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對高鐵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市場運營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兩國交通教育合作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中俄高鐵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的務實行動,是中俄合作邁向新高度的見證,符合兩國發展戰略和長遠利益。中心將匯集兩國高校、科研機構、知名企業頂尖專家學者的智慧,聚焦兩國高鐵發展核心問題,加強科研成果共享,聯合培養人才,將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劉延東表示,回顧歷史,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間,一條單程開行近9000公里的國際列車運營了60多年,被稱為“中俄友誼的象征”。展望未來,我相信,隨著中俄高鐵合作的深入,將會搭建起越來越多“心靈的高鐵”,讓兩國人民越走越近,為弘揚中俄世代友好、推動中俄關系持續深入發展作出新貢獻。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俄羅斯聯邦鐵路局副局長米丘克、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校長潘尼契夫共同為中俄高鐵研究中心揭牌。
寧濱代表北京交通大學在揭牌儀式上發言指出,我校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高鐵走出去”戰略,與俄羅斯交通類高校聚焦中俄高鐵合作,服務兩國戰略需求,互學互鑒、密切合作。此次攜手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等高校,將依托中俄高鐵研究中心,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兩國高校產學研用結合;同時,搭建友誼橋梁,全面推動中俄兩國交通類高校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國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揭牌儀式前,在寧濱校長和潘尼契夫校長等陪同下,劉延東參觀了中俄交通類院校合作優秀成果展和中俄高鐵研究中心實驗室。劉延東勉勵兩國高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方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性問題研究的優勢,切實服務兩國高鐵合作。
本次活動由中國教育部和俄羅斯聯邦運輸部主辦,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校長潘尼契夫主持。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教育部副部長郝平、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中國駐圣彼得堡總領事郭敏、俄羅斯聯邦駐華大使杰尼索夫、教科部第一副部長特列季亞克等中俄兩國政府機構相關人員陪同出席此次活動。